“左”的字形源自古代象形文字,其本义为左手的指事物。它的笔画极少,但又很有特点,因此古代在造字时将其单设一字,不与任何字连写组合成词。古时为方便书写,又将“左”字形中的一笔简化,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“左”的常用字形。
在中国的书法中,“左”的笔顺十分重要。自隋唐时代以来,“左”的笔顺逐渐规范化。于唐代定型,清代沿袭至今。现如今,“左”的笔顺应符合书法中“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”的原则。在正式的书写、人名、官职等场合中,“左”的笔画要符合规范才能被普遍接受。
不过,“左”的笔顺也有一些趣闻。在童年时期,我们曾听说,如果“左”的笔顺写错,就会被老师骂成“做掉师傅的饭,吃掉自己的饭”;又或者“左”字旁边是“無”,若两者连写组成“左无”,则表示“吃亏”。这说明了“左”的笔顺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。当然,现代社会中的我们,写“左”把握不大也不用太过紧张,重要的是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