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数据杀熟”是指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,刻意提高或降低特定人群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。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,比如同一班机票、酒店房间、商品和服务,价格却因个人信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。
同样是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,为何会出现价格歧视呢?财经专家解释认为,这是因为企业收集了个人数据,通过数据挖掘来分析并细化个人需求,从而实现个性化定价,最终达到最优化社会效益。
例如,早在2017年,国家物价监察总局发布了《关于价格歧视现象的调研报告》,当时受访者普遍反映,在购买机票和保险时被“杀熟”情况最为突出。普通消费者购票通常只能拿到高价机票,而使用一些购票软件,显示出来的相同航班的相同座位票价却要低得多。
毫无疑问,“大数据杀熟”在数字时代的社会越来越流行,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了这个领域。不仅如此,“大数据杀熟”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,包括银行贷款、旅游等领域都已经出现价格歧视的情况。
当然,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定价,对消费者来说无可厚非,但是对于一些不使用科技手段的老年人,他们的商品价格可能反而比一些“会玩”的年轻人贵上几倍。而且在网络上也有一些不良商家会利用大数据杀熟,通过个人隐私信息挖掘出目标消费者的职业、收入、居住地、购物偏好等信息,实现差别定价、误导消费者。
“大数据杀熟”是科技赋能下面对着特定消费者的不公和异常现象,应该引起广泛重视,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监管。